嘴破久久不癒?認識口腔癌如何自我檢查&治療解析!
嘴破久久不癒?認識口腔癌如何自我檢查&治療解析!
口腔癌的危險因子
-
嚼檳榔、抽菸、喝酒:約九成口腔癌患者都有嚼檳榔的習慣,長期咀嚼會導致黏膜慢性刺激與病變,另外最近有報告指出嚼食檳榔、吸煙及喝酒三種嗜好皆有者,罹患口腔癌之機率為一般人之一百二十三倍之多。
-
口腔衛生不佳:牙齒缺損、尖銳的蛀牙或殘根長期磨擦刺激口腔局部形成性潰瘍、假牙安裝或牙套製作不當等,也可能促成病變。
-
人類乳突病毒(HPV)感染:根據國際統計顯示,目前已知的HPV病毒種類高達100多種,其中約40種會經由性行為感染生殖器、口腔或喉嚨。
-
陽光照射過度:紫外線可能引起口腔病變,進而導致唇癌,因此每天上午10點-下午2點陽光最強烈的時候,不要過度曬太陽,也可使用有防曬效果的護唇膏,或是戴帽子防曬。
-
長期食用滾燙食物:吃滾燙或麻辣食物也會刺激口腔黏膜,增加口腔癌風險。

口腔癌的症狀
-
口腔潰瘍或潰瘍容易出血且不癒合(超過兩週)
-
口腔有紅色或白色斑塊
-
頸部有不明原因腫塊、喉嚨、頸部淋巴腫大
-
口腔出血、口臭
-
說話、咀嚼、吞嚥時疼痛或張口困難
-
牙齒或牙齦疼痛和壓痛感
-
顎骨局部性腫大,導致臉部左右的不對稱或有知覺異常
-
嘴唇、舌頭或其他部位出現白斑或紅斑
-
拔牙傷口持續不癒合
如何診斷口腔癌
口腔黏膜檢查是政府提供的醫院口腔癌篩檢方式,過程完全不會產生疼痛或副作用,而醫師主要會目視或觸診觀察口腔黏膜,檢查是否有口腔癌症狀。
若醫師由口腔黏膜檢查結果推測病人患有口腔癌,則會透過下列測試,進一步瞭解腫瘤的體積和擴散程度,並判斷病人的口腔癌期數,再與病人進行討論、提供相關的治療建議。
-
活體組織切片:醫生會由病人口腔切取小面積的組織樣本,再送至實驗室進行測試,以檢查是否有癌細胞或其他癌症病變的症狀。
-
內視鏡檢查: 若患者已診斷為口腔癌,醫師將採用一條裝有鏡頭的微小管道伸入患者喉嚨,檢視癌細胞於體內的情形。
- 影像檢查:醫生會使用電腦斷層掃描、磁振造影、正子攝影等技術,拍攝病患體內的異常,以評估腫瘤大小與是否轉移。
口腔癌的分期
零期 | 即原位癌腫瘤,細胞局限在口腔黏膜上皮內。 |
第一期 | 腫瘤小於或等於2公分,且無頸部淋巴結(或遠處器官)轉移。 |
第二期 | 腫瘤界於2至4公分之間,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。 |
第三期 | 為病灶大於四公分,而不侵犯附近深層其它組織,亦無頸部淋巴結轉移;或病灶不論大小,可觸摸到同側頸部單顆小於三公分的腫大淋巴結。 |
第四期 | 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,包括:腫瘤侵犯鄰近的組織(如穿過顎骨外層、深入深層肌肉、上顎竇、皮膚)、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數目超過一個(不論是在原發病灶的同側、對側或兩側都有)、對側或兩側頸部淋巴結轉移、單側頸淋巴結已超過3公分、已發生遠處器官轉移等。 |
口腔癌的治療方式
-
手術切除:較小的腫瘤可以採用雷射或簡單的手術移除,並讓患者在術後住院幾天觀察恢復情況;較大的腫瘤則是須以全身麻醉進行手術,且可能在臉部或頸部留下手術疤痕。若癌細胞已經確定蔓延至淋巴結,淋巴結或其他受影響的組織也將一同被切除。
-
放射治療:放射線治療是口腔癌病人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,通常須搭配外科手術或化學治療進行才能達到最佳療效,而放射治療會採用 X 光或質子(proton)等高能量射線照射於病灶,將癌細胞消滅掉。病人常因放射線治療的關係,產生副作用,最常出現的是黏膜發炎導致喉嚨痛、口水變黏、失去 味覺、吞嚥困難、口乾、牙關緊閉、頸部皮膚脫皮及顏色變深、局部落髮 等副作用,如果患者發現上述情況持續很久未恢復,則要儘快就醫治療。
-
化學治療:目前化學治療在口腔癌治療上屬於輔助治療,通常合併放射線治療一起進行,目前研究發現放射合併化學治療對於晚期頭頸癌 ( 第三、四期 ) ,可增加局部控制率、明顯增加病人的存活率。若腫瘤已轉移或無法根治,可考慮以姑息性化學治療控制腫瘤生長。
-
標靶治療:口腔癌的標靶治療藥物(cetuximab)突破傳統化療藥物的效果及降低副作用,增加腫瘤原發病灶的局部控制率,導致腫瘤細胞的凋亡、抑制其增生或轉移,同時也會加乘放射治療的作用,提升癌症的治療效果。
-
免疫療法:免疫療法是藉由加強免疫系統以有效對抗腫瘤,由於癌細胞在某些時候會抵抗並躲過免疫系統的攻擊,透過加強免疫系統,協助重新辨識癌細胞。
- 免疫細胞治療:透過白血球分離術的過程收集病患自身的免疫細胞,再輸回患者體內,對免疫能力較弱的患者來說,若能同時大量補充具有活力的免疫細胞,就能夠活化身體的免疫系統,有助於加強對抗癌細胞的能力,且在細胞療法的輔助下可提高腫瘤對免疫治療的反應率,從而減緩疾病的進展並降低復發機率。

口腔癌的預後與恢復注意事項
-
定期回診追蹤、治療:口腔癌的復發大都發生在治療後半年到三年內,其中有80%出現在局部或頸部,20%會發生遠處轉移。因此,口腔癌在治療後應密集追蹤複查,第一年內可每1-3個月追蹤檢查一次,第二年每2-4個月追蹤檢查一次,第三年每3-6個月一次,第四、五年以後可以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。
-
傷口照顧:每天需更換敷料或塗抹藥膏,保持傷口乾燥。
-
傷口疼痛:術後因手術傷口及管路留置造成不適,可依醫師指示使用止痛藥物緩解疼痛。
-
戒除嚼檳榔、吸菸與飲酒習慣。
-
口腔清潔:維持良好口腔衛生飯後、睡前要做好口腔清潔工作,進食後需用開水漱口,定期接受牙科檢查。
-
營養補給:口腔癌患者飲食應避免麻辣、椒鹽等具刺激性的食物,以免引起發炎症狀,若患者口腔在治療後感到不適,則可以嘗試吃較軟的食物,例如炒蛋、乳酪等,也可以食用強化營養的奶粉、高蛋白質的點心等食物,增加蛋白質和熱量的補充,保持營養均衡,提高免疫力讓自己擁有足夠的體力因應治療、促進身體復原。
-
手術造成說話或吞嚥困難,可尋求語言治療師協助復健:語言治療可以幫助學習清楚和有效溝通,練習包括加強口腔和舌頭移動的範圍和力量及發聲方式。
口腔癌的新型治療選擇:免疫細胞治療
-
提高治療效果:免疫細胞治療能增強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識別和攻擊。
-
減少副作用:由於使用患者自身的細胞,免疫相容性高,副作用較少。
- 與傳統治療結合:可以與傳統治療方法(如手術、化療等)相結合,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活品質。
免疫細胞治療為癌症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,路迦生醫細胞全台亦有8間細胞治療特管醫院,適用17種癌症治療,能為癌友提供多一份健康助力,詳情歡迎諮詢。